未来发展的产业思维(深度谋划产业未来发展)

楼主
发布于 2023-02-07 19:30:34
来源:高州通

从产业演进规律看,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都离不开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形势下,加快补齐产业基础能力短板、筑牢产业发展安全体系是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我国决策层、企业界和学术界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其科技和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也为其他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文 | 钮钦

近年来,国内外持续关注未来产业的谋划培育。“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为落实国家战略部署,科技部、教育部已批复了11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浙江、上海、深圳、南京等地方出台了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专门政策。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未来产业充满变数,谋定而后动,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未来,是未来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相较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哪些不变的基本面,又面临哪些主要变化,把握产业演进主要趋势,布局未来产业发展应如何着手?

立足四点不变充分把握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的确定性

产业发展的重心不变,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仍然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全球主要国家纷纷聚焦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的主要抓手,以巩固本国在全球产业链的领导地位。当前,我国加速推进制造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发展已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无锡物联网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同时,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基础制造水平滞后、品牌价值不高等短板。未来要坚持把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作为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着力点,瞄准人工智能和量子科技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空深海深地和氢能等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学和高端医疗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确保国家未来产业安全发展及领先优势。

产业变革的逻辑不变,未来产业依然是由科技革命驱动的产业变革,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形成的产业。

当前,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虚拟现实、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这些前沿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的不断突破,必将带来全球产业布局乃至经济格局的革命性变化。未来产业正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引领未来经济转型发展、不断满足和创造社会需求、尚处于萌芽和孵化阶段的新产业。

以人工智能为例,经过60多年的发展积累,人工智能已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其对全球产业变革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可能与蒸汽机等变革性技术不相上下。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因此,世界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竞相发力。日本将人工智能视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核心尖端技术,法国政府出台推进“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新计划。我国决策层、企业界和学术界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其科技和产业发展模式和路径也为其他未来产业培育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产业成长的基石不变,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基础工艺、通用技术等仍然是未来产业成长的根本依托。

产业基础能力是未来产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基石,也是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据中国工程院《工业强基战略研究报告》分析,我国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对外依存度仍在50%以上。

从产业演进规律看,无论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都离不开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新形势下,加快补齐产业基础能力短板、筑牢产业发展安全体系是未来产业培育发展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产业演进的趋势不变,数字化、绿色化、健康化依然是未来产业演进的主要趋势。

从国外的布局重点来看,美国提出了未来产业的四大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信息和新一代无线通信。欧盟则提出要提高在自动驾驶汽车、氢技术、智能健康、工业互联网、低碳产业和网络安全等六大未来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和领导力。从国内的布局重点来看,“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地方层面,上海、深圳、南京等地都在各自的政策文件中提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细分新赛道。

全球主要国家和区域的未来产业布局集中在数字智能、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由于前沿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知,未来产业所涵盖的具体产业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把握产业演进主要趋势,应势而谋,顺势而为,是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的重要原则。

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型智能集成化企鹅圆筒型 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山东青岛顺利交付(2022年11月29日摄) 李紫恒摄/本刊

把握四点机遇应对发展变局

中国产业科技发展位势发生明显改变,发展未来技术、培育未来产业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

从学术研究来看,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最新发布的《科学技术指标2022》显示,2022年中国引用次数前1%的顶尖论文首次超越美国取得第一。此前,中国在论文总数、研究者数量上都已居全球首位。各国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如果一国在学术研究上占据领先优势,产业竞争力的跃升也将随之实现。

从专利指标来看,我国是世界上首个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超300万件的国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2.4万件,同比增长24.2%,占发明专利有效量的比重超过四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也显示,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与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相关专利数量也已超越美国位居全球第一。

从产业方面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产业门类最齐全、现代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当前中国抢抓新科技革命历史机遇,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信心和底气不同既往。

生产要素流动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全球化受阻制约中国未来产业成长脚步。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产业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分工体系中持续攀升的趋势明显。然而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受限,全球产业链断裂风险加大。在此背景下,未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风险也随之增大,未来产业成长脚步和发展空间受到制约。

国家创新治理战略发生重大变革,产业牵引型基础研究和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强化。

未来产业的发展要跨越从未来科技到未来产业的创新“死亡之谷”,这离不开国家创新政策的支持。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其一是产业牵引型基础研究得到加强。近年来,基础研究对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提出了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目标,面向经济主战场,聚焦产业转型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并带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是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其二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技术创新主体”到“创新主体”再到“科技创新主体”,企业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

未来产业政策需求出现新的变化,体系性创新型政策供给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拓展,当前产业创新呈现出新趋势新变化:一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二是产业与科技、金融、人才的连接更加紧密,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科技、产业与金融融通,发展未来产业培育政策面临新的需求,前沿技术重大场景应用和产业化政策供给力度有待加大。

在当前不少前沿技术发展不断取得突破的前提下,加快场景创新成为推动技术迭代升级和未来产业成长的关键驱动力。2022年7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化了对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工作的统筹指导,也为推动“十四五”时期未来科技高水平应用和未来产业培育探索了新的政策经验。

加大前沿技术重大场景应用和产业化政策供给力度,一方面,以统筹协调优化政策供给。另一方面,以试点示范推动政策创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对所有文章的真实性、完整性及立场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或对于文章出处有疑虑,请联络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核实并做删除处理。
 
返回顶部